- 积分
- 196
- 港币
- 钱
- 贡献
- 点
- 帖子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|
记住本站:224237.com 或百度搜索:弶港在线 , 弶港人自己的本地生活门户社区!
马上注册,看大图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弶港论坛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会员
x
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,教育是头等大事,对于一个家庭和少年儿童来讲,教育也是头等大事。如盘尼西林的发明者:弗莱明·亚历山大爵士。他的父亲是一个农夫,如果他没有接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,那么他极有可能仍旧成长为一个农夫,尽管他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农夫,但世界终归因缺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遗憾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教师,孩子首先应在父母的教育下学会什么是信仰与真诚,什么是宽容与爱心,什么是勇敢与坚定,什么是服从与感激等等。推动摇篮的手,就是推动世界的手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,他们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,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的争第一的人。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意味着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。
如今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认识,会经常存在着以下误区:1、我们的孩子很好,不需要我们太多的投入;2、我们的孩子很差,再怎么投入也没用或者已经晚了;3、教育孩子哪有那么多讲究,我们父母不也没有管过我们,我们不也长大了吗?4、我们很忙,又没有什么文化,能学好教育管好孩子吗?5、我们不行了,做好经济后勤工作,送孩子上好学校,给孩子请家教总可以了吧?等等
往往各位家长都把教育忽略点关注在了孩子的学习和身体上,却没有关注在孩子的心理上
一、 家庭教育引发出来的孩子“心理脆弱”
曾经《法制日报》报道过,2001年2月8日这一天,郑州就接连发生了三起学生的恶性事件:1、一名12岁少年拒绝拉小提琴在家悬梁自尽;2、一名8岁孩子因害怕上学而跳楼自杀;3、两名学生离家出走被歹徒砍伤。三起事件起因虽不尽相同,但几个不幸者心理素质之脆弱,则是通病。经不起一点挫折,受不得一点压力,烦躁、焦虑、沮丧、心理失衡一下子就发展到难以自控的程度。他们像陆地缺少植被一样,内心深处也是一片荒漠。为什么如今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,但相当多的少年儿童的心理状况却一天比一天差呢?孩子们的心理障碍形成不是孩子们自己的事,而是在校的沉重学业,在学校缺乏感情上的关怀,在家里有接受了家长们的心理负担的转嫁和压迫,久而久之形成的。
其实,青少年心理很孤独。独生子女、城市空间的拥挤、电子学习和游戏机器的充斥、学校课程的紧张和老师专注于严肃教学、家长对于人际关系紧张的体验给他们的耳濡目染,学校和家长对他们的管教,来自他们内部的学习上的激烈竞争······这些,都在他们虽然不乏和伙伴疯玩疯闹的表现下,促使他们的心理对于人际关系形成的恐惧,而使他们的心理蒙上了厚厚的孤独阴影。
其实,面对以上问题存在的策略有及时发现和“情商”教育
(一)、及时发现:据一位心理咨询工作者说,最令他们感到痛心的是,相当多的问题孩子是在有关问题已经很严重时,才送来咨询。这一方面便反应出了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教育认识的不够深刻,缺乏对孩子心理教育的重视和科学手段。作为家长应当要有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,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品质和素养的培养,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,受不起挫折失败。
(二)、“情商”教育。我国的心理学界早就有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的研究,优化孩子的非智力因素,改善和提高他们的“情商”,反倒是一条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渠道。
二、家庭教育引发出来的孩子“不会动手”
俗话说“十指连心”、“心灵手巧”,可父母们往往寄予孩子无限希望的同时,有轻易地抹杀了孩子的动手能力。婴幼儿阶段的孩子父母们给其无微不至的关怀,帮他穿衣、戴帽、系鞋带等料理一些生活琐事是必要的,可孩子长到六七岁时,这些琐事还是由父母来做的话,这是的家长不是在爱孩子,而是在害孩子。
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,不仅是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,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一个手段,用来制造财富的双手被废弃了,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大脑在意外伤害中受到剧烈的撞击,形成永久性的脑震荡一样,对智力的一种严重的损伤。而这是人为的,是可以避免的。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,对儿童来说,素质教育更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,从孩子的动手能力中就能体现孩子的素质高低。
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考虑以下途径:(一)、在游戏中培养动手能力;(二)、在劳动中培养动手能力;(三)、在大自然中培养动手能力;(四)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。
三、父亲“淡出”家庭教育的后果
此项是专门针对现实社会出现的“阴盛阳衰”的现象,受“男主外、女主内”的传统观念影响,大多数家庭表现为“慈父严母型”的教育方式。这样便久而久之的养成了男孩子温顺、胆小,行为退缩,依赖感强等女性化心理性格,这几乎是当今男孩子的通病。而胆怯、懦弱则与阳刚气、男性化背道而驰。因此,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文明道德的同时,也应当注意到孩子的性别心理,尤其是男孩子。在男孩子的家庭中,应倡导“严父慈母”的教育模式。尤其是父亲要多与儿子在一起,精神分析实验已经证实:男孩若在其童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父亲,将有损于孩子角色的正常发展。
所以,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,虽然不同于教师的知识水平、教学的素质技巧,但归根结底,它是一门爱心的艺术教育。究其那些教子有方的原因,他们都是以自己为榜样,多点爱心,多点细心,从孩子的身心健康抓起,引导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,还要有健康的心理,要有积极向上的表现,最后成就大器。
|
|